Tuesday 23 Apr 2024
By
main news image

tem_weekly_28March--3Apr2016_main

(吉隆坡26日讯)消费税(GST)自去年4月1日开跑后已满一年,惟大马人似乎仍难以接受,这反映在去年4月2日的反消费税计划中,即便当时市民的出席率仍有待观察。

民众的不悦充斥在街头小巷,无论消费者或是商家,皆普遍认为消费税是导致商品与服务价上升的罪魁祸首。

同时,尽管大马以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为指标的通货膨胀率,在全球油价暴跌后,自1年前的3.2%滑落至2.1%,惟消费者似乎难有同感。

根据《The Edge Malaysia》志期3月28日至4月3日、题为“消费税上路一年”的封面报道,2015年是通膨率波动的一年。

该报道指,通膨率在2月时挫至0.1%的低点,但在消费税落实后,通胀率在7月攀升至3.3%的高点,令消费者震惊。

该报道也提到,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皆普遍上升。

在消费税落实前,该篮子中,通膨率超过4%的比重达11%。然而,在消费税推行的3个月中,该比重飙升至32%,下半年随即走高到41%。这主要归咎于公司纷纷把该税务转嫁予消费者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物价一旦提高,就很难回落。

因此,不令人感到意外,消费者对消费意兴阑珊,消费者信心指数(Consumer Sentiment Index,CSI)挫至历史低点63.58点,甚至低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水平。

然而,当消费税仿佛成了去年通膨和国内需求放缓的祸首,我们可能得意识到,这不应只是唯一导因。这主要是,根据国家银行的统计,消费税仅占去年整体通膨的0.7百分点,低于预期。

政府合理化补贴、令吉兑美元急挫,以及其他自由市场的机制问题,都可能推高了物价。

该专题除了探讨这些因素的影响,也剖析专家重申消费税是个“更为公平”的税务机制,并在合适时期提振大马承压的财政外,也提出在对比消费者的感受时,这些论据可能显得失色。

更关键的是,政府并未履行其承诺,更有效地消费。

政府原本拨出2739亿令吉作为2015年的预算(其中80%为营运开销),然而,政府近期却在国会寻求更多资金(59亿9000万令吉的资金),以支付2015年财政预算案的所需。

那个曾被视为助民的政府,今天似乎已沦为依赖人民以提振财务陷困的行政。欲知更多详情,请参阅最新一期《The Edge Malaysia》的报道。

 



(编译:陈晓雯)

Save by subscribing to us for your print and/or digital copy.

P/S: The Edge is also available on Apple's AppStore and Androids' Google Play.

      Print
      Text Size
      Share